一杯天津衛,知晓天津事——改变一座城市命运的战役

天津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,是开近代文明风气之先的城市,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。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每件大事都要进入海河来演绎,都要通过天津来彰显。现在流传这样一句话,叫“百年中国看天津”。


一杯天津衛 知晓天津事



衛酒,一款具有地标性文化内涵的典藏佳酿,天津高端商务用酒。天津始于衛,今天我们来说说这件改变一座城市命运的事儿:朱棣称帝和天津衛的由来...



朱棣称帝


洪武元年(1368)年,朱元璋在金陵(今南京)坐定天下,为了巩固皇权,分封他的儿子们为藩王,并派到全国各地,一部分授以兵权,如燕王朱棣等。藩王虽然没有封地的管辖权,但拥有护卫军队,可以防御北边的蒙古势力,成为皇室的屏障。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,因太子朱标早逝,其孙朱允炆即位。建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,采纳了齐秦、黄子澄的建议,对各地诸王实行“削藩”政策。激进的削藩措施,严重威胁各藩王利益。坐镇北平的燕王朱棣于建文元年(1399年)以“清君侧”为由起兵,经天津三岔口渡河,袭取沧州挥师南下,史称“靖难之役”。历时三年,于1402年攻破明朝京城南京,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。同年,朱棣即位。



建衛筑城


明成祖朱棣为了纪念开始发兵的“龙兴之地”,将这个曾经“天子渡河之地”赐名为天津。“天”是天子的意思,而“津”是指渡口的意思。朱棣更是看中了天津的军事重要性,于1404年12月23日设置了军事部门“衛”,称“天津衛”,驻兵5600余人;明永乐二年(1405年1月9日),设立“天津左衛”,驻兵5000余人;永乐四年(1406年12月18日),将青州“左护衛”改称“天津右衛”,驻兵近6000余人,三处共有官兵16800人。这便是“天津三衛”的来历。后来,有文人墨客称天津为“三津”,也便是由此演变而来。



三衛合一


但天津三衛最初并不是地名,它只是明军驻直沽的三个编制。“衛”是古时军队警备镇守的军事要地,如“威海衛”、“天津衛”等,在当地设有指挥机关“衛所”,相当于现在的警备司令部。衛所制度是明朝采用“寓兵于农”的一种军事制度。衛所实行兵农合一的管理办法,世袭的军士在所属之地屯垦,主要功能是建筑城垣、戍守衛城、护衛漕运、守衛粮仓,以及屯田和军事训练。天津三衛的衙门都设在天津的城垣内。西门里的总镇署是天津衛公署;东门里的道署是天津左衛公署;城西北的左营是天津右衛公署。明朝迁都北京后,天津作为拱衛首都的门户,军事和政治地位日趋重要。顺治九年(1652年)将左、右衛并入天津衛,结束了衛所官员的世袭制。三衛合并后,设立“巡道”、“同知”,负责民政事宜;“户曹”、“盐政”,负责税赋和盐业;“总兵”、“游击”、“参将”,负责军事。自此,“衛”更与“天津”结下了不解之缘,甚至成了天津的别称。


一杯天津衛,知晓天津事!关注天津衛酒集团公众号,继续带您了解天津!


上一篇:一杯天津衛,知晓天津事——大沽口战役
下一篇:网红大咖来打卡,探店天津衛酒集团·芦台春